好久没写东西,是因为没有勇气敲击键盘。一本小说里有位画家,他的朋友劝他把那幅画拿出去展览,他的回答——“我在这幅画里倾注了太多的自我。”令我失去了勇气。会有人将他的画读懂,甚至读透。当一个人的想法被别人一览无余时,内心会产生恐惧、不安。心被别人打开,无可奈何。于我,自然这样想过。我害怕在别人面前透明,没有一点自我。不过,我还是想写,即使被剖析得一览无余。为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我呢?再如一句俗话所说,你没那么多观众,别那么累!我自己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,自知也不能给予别人多少帮助,所以没多少人会在意。那就大胆写吧!
这些天,读了好几本书,大多只记得书名和几个人物,别的都没在脑中留下什么印象。也安慰自己,等至特定情境,有些人,有些事,会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。以前也有过,很多看过的书,会在某个陌生的地方读到一些语句,骤然想起在哪读过,然后记忆之门就像引火线一样一发不可收拾,一道道地打开。偶尔也会在遇到困难时,静静地发着呆,然后冒出来曾经谁谁谁也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想法,豁然开朗。不知为什么,最近的联想能力下降得很厉害,懒得想,自然也懒得写,每日也就寥寥几行字,把一天的生活,将就着留点足迹,然后这一天便奄奄一息,行将就木。
今早出门从二教返回找小鲍时,从包里把牛奶拿出,准备打开。那一幕,自己永远记得。打开吸管的包装,有一小块塑料膜从手中飞出,我将剩下的扔进垃圾桶,而心里却一直在提醒自己,把那一小块垃圾捡起再离开。但是没有用,还是让它随风飞舞,由雨打淋,麻木的心自是难以动摇。迟早会有人处理这一块小东西的,虽然我将它放错了位置。
有借口托词,也有内心呼唤,就是这样一种纠结的状态,让我有勇气提笔。幼儿园时,因为从书包里顺手带出一张小小的废纸,落在地上,没有拾起,被老师看见,叫了上去,挨了三下直尺。我记不得那种疼痛,但是心很疼。若是想不起这件事,我也不会在今天开笔。那样一种联想,终于被打开,连同我的过去,还有对未来的设想,一并归来。
记得好久以前读过,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付出时也应避免让对方知晓。当时很认可这一句话,不让对方感受到,是不想让被爱的人产生负担。进入大学,就是一个小社会,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,很多人都曾这么被告诫过,我也不例外。在虚名盈斥的社会中,我也很普通,将那一句话落在了一个陌生的角落,然后独自上路。一路上,我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让对方知道,然后希望能有所回应。一些书,教你怎么做人做事,大多围绕“关系和人情”,我也将之间的交往看成是人情的往来,需要彼此回报。做得越明显,效果越是适得其反。今日读《Think on these Things》,丢在陌生角落的珍贵之语重新展现在心前,才算明白了之前所谓的付出是如此地卑劣,如此地咄咄逼人。也告诉自己人情之交易并非出自爱。
曾经要忘记过去,清除那一段段心痛的历史。快乐的时刻大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忘记,但是痛苦的感受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日俱增。读读一些别人的文字,觉得自己还是写点的好。不然总显得心中很混乱,读过的东西像一盘散沙,未经雕琢。
在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,脑中不停地闪现的是父母的催促,老师的叮咛。现在的现在,这样的提醒已经物是人非,但却渐渐听见自己心中的声音,也算是件喜事。
在有点陌生的湖大北校区,找寻生活的节奏,在自己的路上,渐行渐远。